新澳门六开奖结果记录|澳门一肖一码期期准资料1|新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精准|澳门最准一肖一码一码配套成龙w|开马生肖结果查询今晚开奖

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

大众网
全媒体
矩   阵

扫描有惊喜!

  • 海报新闻

  • 大众网官方微信

  • 大众网官方微博

  •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

  • 大众海蓝

  • 大众网论坛

  • 山东手机报

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:

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

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
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

首页 >创新人物

深藏不露待清秋 ——记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万书波

2020

/ 12/26
来源:

作者:

手机查看

  万书波的名字,和“花生”紧密相连。38年前,刚大学毕业的他开始扎根花生田;7月2日,他也因花生登上了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领奖台。

  获得最高奖,对于万书波研究员来说可谓实至名归。这位一心只惦记花生的科学家,创建了花生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,连续刷新单产纪录,并做出3项农业部主推技术、7项山东省主推技术、25项行业标准、49项地方标准,撕掉了花生低产的“标签”。

  也正因这些科研成果,万书波多次走上科技大奖的领奖台: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、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……“对我来说,农民丰收的笑脸,才是最高级的奖章。”近40年的科研生涯,万书波初心不改。

  麻衣包裹好滋味,深藏不露待清秋——说的是花生,亦是万书波。

  让仓廪更实

  “增产”是万书波研究花生的重点。6月4日,在山东省农科院会议室,万书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增产增效”是农业研究永恒的主题。

  “立政之本则存乎农”,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。在农业生产中,花生因适应性广、单位面积产油量高而成为保障油脂安全的重要作物。然而花生单产不高一直制约着我国食用油脂产业的发展。

  按照传统种植方法,“一穴两粒播种才能保证出苗率、是花生创高产的唯一途径”。但万书波偏不信这个邪,在反复研究后,他提出大胆尝试:通过每穴单粒播种减少用种量,并适当缩小穴距增加穴数来提高花生产量。

  看似违背常理,却蕴含着科学逻辑。“传统的双粒种植较单粒种植虽能有效防止缺苗断垄的发生,但缺点显而易见:用种量大、成本高,在高密度条件下,同穴两株中必然有一株的生长和结荚受到较大影响,由此造成群体质量下降,产量降低。”万书波说。

  2014年,在万书波和县农技推广人员的指导下,61岁的莒南县农民孟祥伟改变了他30多年的花生种植习惯——首次选择每穴只播一粒种子,并将播种穴距16厘米改为10厘米,收成出人意料:由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组进行严格实打验收,亩产达到752.6公斤,创造了当时的我国花生实收单产新纪录。2015年,在平度市春花生攻关田实打验收,亩产782.6公斤,再次刷新了我国花生单产纪录。此项技术突破花生产量瓶颈,成为我国花生种植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,已连续5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。

  近几年,万书波带领团队继续在单粒精播技术模式、增产机理、配套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,创建了以单粒精播技术为关键核心、配套钙肥调控和“三防三促”技术的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,并在青岛平度、临沂莒南、烟台莱州、泰安宁阳、聊城冠县,以及新疆、湖南、吉林等多地进行试验示范,在亩用种量减少20%左右的同时,产量增加超过8%。

  破解“粮油争地”

  当前,我国种植产业结构不协调、粮油争地的矛盾仍较为突出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万书波团队创建了“玉米/花生间作模式”,实现了夏玉米亩产517.7公斤,增收夏花生191.7公斤,土地利用率提高10%,亩效益也增加了500元以上。

  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增收花生,何以能?万书波给出了解读:花生是低矮作物且地下结果,与玉米间作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,让玉米发挥边际效应,花生发挥固氮效应,可有效解决小麦玉米单一种植模式造成的土壤板结、地力下降等问题。

  这种新模式并非朝夕得来。连续8年,万书波带领团队走南闯北,在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吉林等不同生态区开展大面积试验示范,并开发出配套农机具,实现了全程机械化。2015年该模式被国务院列为转方式调结构技术措施之一,2017-2019年已连续3年列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,有效缓解了粮油争地矛盾,引领了种植业结构调整。

  破解“粮油之争”,万书波并未止步。眼下,他正带领团队开展花生带状轮作理论与技术研究。据介绍,该项目模式以花生为主,兼顾粮、棉、油等作物及果树,实施带状种植,次年播种带两种作物调换轮作种植,果树空带轮作谷子等作物,将有效缓解粮油争地矛盾和人畜争粮矛盾,实现粮油均衡增产。

  推动花生产业结构调整

  从低产到高产、稳产,再到优质,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,也是确保百姓从“吃得饱”到“吃得好”的根本支撑。在不断致力于增产的同时,万书波还瞄准提高花生品质发力。

  “这方面成果主要体现在明确了花生品质的形成机理,创建了品质评价基础标准,首次完成中国花生品质区划,建立了脂肪与蛋白质定向调控技术,实现品质和产量协调提高等方面。”团队成员张佳蕾介绍。

  油用食用不分、调控机理不清是影响花生品质和加工企业效益的主要原因。针对这一问题,万书波带领团队研究阐明了水肥、密度、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脂肪、蛋白质积累的调控机制,提出了花生品质分级标准,建立了品质评价指标体系。同时,还制定了《油用花生》和《食用花生》行业标准,成为中国花生品质评价的基础标准。明确了不同生态区对品质的调控效应,首创中国花生品质区划。一方面,创建了油用花生专用栽培技术,高油攻关田亩产683.8公斤,油脂产量较对照提高22.3%,另一方面,创建了食用花生专用栽培技术,高蛋白攻关田亩产664.7公斤,蛋白产量较对照提高24.1%,率先实现增产与提质的同步,单位面积油脂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创世界最高纪录。

  “我国花生产品加工水平相对落后,对花生产品的综合利用,尤其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较少。主要体现在花生产业链短、产品附加值低、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,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。”万书波表示,目前团队正在筹划花生全产业链节本提质增效重大关键技术研究,以期带动我省乃至我国花生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农业科研更须深入一线

  六月的济南,流金铄石。省农科院济阳花生种植基地,万书波正蹲下身子翻看土壤、查看花生长势。一双布鞋,两手黄土,不禁给人一种错觉:这是将要登台领取山东省科技最高奖的科学家,还是一位地道的农民?

  如今,万书波身兼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,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济南)主任,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主任,农业部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等数职,但他最喜欢去的还是花生试验田。

  “万院长早就习惯了深入一线,也一直这么要求我们。最近天气这么热,但他还是在花生地里连续工作了好多天。”张佳蕾说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期许,“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。”扎根花生田的万书波,无疑是这一要求的积极践行者。

  “实践出真知,这是从事农业科研的基本要求。只有在农业生产现实中充分发酵,才能把准农业生产的脉搏,做到真正‘立地’。”采访期间,万书波多次强调“农业科研人员深入一线”的重要性。

  也正是在他这一理念的影响与指导下,省农科院科研突破遍地开花,目前已有27个品种和38项技术被列为国家或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;同时,在团队构建、人才培养、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方面,也引导了更多农科人才一路向前。如今,不仅万书波自己是山东乃至全国的花生科研领军人才,其团队以及山东省农科院,也成为了成绩无数的行业担当:“十五”以来,万书波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,7人次获国家百千万人才、农业部杰出人才、泰山学者等称号,培养博士后、博士和硕士25名,主持国家及部委科研项目11项,承建了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平台。

  纤纤不绝林薄成,涓涓不止江河生。万书波急国家之所急、破发展之所困、解群众之所需,用实际行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,赋予了科研强大生命力。他爱着这片绿色的花生田,他的生命之树也因此而常青!(鲁小创)

初审编辑:

责任编辑:王宣淞

相关推荐 换一换